中国长春第十四届君子兰节于3月26日圆满落幕,但价值5000万元的合同订单、3500万元的销售收入和创历史新高的10多万观展人数,并未能让我省君子兰协会执行会长翟振海兴奋起来,相反,刚刚从第六届中国·鞍山君子兰珍品展归来,他便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现场
回顾
“中国最美符号”花落鞍山 长春君子兰遇竞争对手
君子兰行当里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君子兰看中国,中国君子兰看长春。”这是对长春君子兰的高度概括和准确定位,长春君子兰就是因为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然而此次第六届中国·鞍山君子兰珍品展之行,鞍山市君子兰协会荣获的一块奖牌深深刺痛了吉林省君子兰协会执行会长翟振海和参展的长春养兰人,鞍山君子兰被授予“最美中国符号”。
除了这块让长春养兰人脸面尽失的奖牌外,鞍山市君子兰协会还打算先于长春,到当地工商局将君子兰注册为“父亲花”。然而将君子兰打造成“父亲花”是2015年由长春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发起的,即便要注册“父亲花”,也应该是长春的事。
长春君子兰在全国一直都是领头羊,怎么中国最美符号落在了鞍山?翟会长表示,从看到鞍山取得的这些成果那一刻起,他们就暗下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养兰人,真正把曾经享誉全国、有着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传统优势的长春君子兰产业做优做强,让长春君子兰更辉煌。
记者
核实
鞍山君子兰热度不减 立足加快产业发展做文章
长春是君子兰的发源地,长春君子兰是鞍山君子兰的源头。鞍山市君子兰协会常务副会长、资深养兰人陈学礼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鞍山市永乐公园举办了一次花展,其中的君子兰花全部都是从长春引进的,鞍山人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种花,从此一发不可收。紧跟长春,鞍山出现了‘君子兰热’,君子兰在鞍山迅猛发展起来。
相比长春,鞍山君子兰产业立足如何加快发展,近年来做了不少文章。其中有两个方面堪称全国之最,一是莳养面积最大,鞍山市禾道集团君子兰基地全国最大;二是精品兰虽少,但商品兰产量最高,占比超过80%,销往全国。鞍山全市百万人口中,有10多万人从事养兰业,广大市民通过养兰,提高了生活水平。
记者
调查
莳养面积小 基地规模小 产量跟不上长春君子兰正在错过大笔订单
面对鞍山的奋起直追,面对辽宁、黑龙江、内蒙、河南等省份的崛起,面对广东、福建、陕西、山西等地花卉市场对君子兰与日俱增的需求量,原本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正宗血脉、高超繁育技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长春君子兰产业该如何突出重围、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取得更新更大的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相继走进我市绿园区、宽城区、公主岭市大岭镇的5个君子兰基地,对18家养兰大户进行了走访调查。
宋晓峰,资深养兰人,他表示长春君子兰有绝对实力,但也有短板。他个人觉得一是宣传不到位,君子兰既然是长春市花,就应该大量陈列在火车站、地铁站、轻轨站等公共场所,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提高长春君子兰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创新销售跟不上,由于很多从业的人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对互联网知识不了解,利用互联网建渠道和销售就成了大难题。
省君子兰协会副秘书长孙文清,多年来走南闯北参展、卖兰,亲眼看到君子兰产业在这些城市不断发展壮大,但心里却总有点儿遗憾。长春是君子兰的发祥地,但至今没有专业的市场和展厅,因此,升级展会的软硬件,扩大展会的规模,应该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更多的支持。
省君子兰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君子兰大家网站长王浩表示,目前出现的几个突出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比如说莳养面积和基地建设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壮大的实际需求。
眼下,全国花卉市场慕名寻根,对长春优质君子兰种苗需求量非常大,年需求成年兰花几十万株,但长春乃至全省拿不出这么多产品。鞍山君子兰产业正在抢抓机遇,借势而上,而我们的花农正在失去效益可观的大笔订单,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协会
声音
扩大面积 筑牢品牌 抢占市场 精准扶贫 带动更多人养兰致富
省君子兰协会翟会长表示从鞍山回来后,他们就立即着手对长春市乃至全省君子兰产业的转型升级、花农的切实需求、市场的变化、销售渠道的拓展、精准扶贫工作如何开展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查摆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工作计划,并抓紧落实所有的既定工作目标。
协会目前已经打出了一连串“组合拳”:成立了协会党委;组建了协会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以进一步扩大精品兰优势、同时扩大商品兰莳养面积、抢占全国商品兰市场份额为指挥棒,加快调整全市君子兰产业结构并实现转型升级;与政府有关部门商讨以多种合作形式扩建君子兰基地;收集贫困户资料、对接有关乡镇村屯等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除了通过精准扶贫延展君子兰产业链,协会每年还要在全市开展“金牌花匠”评比活动、“阳台花魁”评选活动,引导市民家家养兰,人人爱兰。
翟会长表示,争取用3年到5年时间,让全世界看到长春处处绽放君子兰花,家家盛开这座城市的市花,到那时,我们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让“世界君子兰看中国”成为永恒。 |